此計劃由誇啦啦主辦並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期三年, 旨在透過藝術及創意思維促進小四至小六學生全人發展和全方位學習, 以主題教學和跨學科專題研習方式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計劃首年的主題為「建」。
計劃以學生為本,培育年輕人的「5C要素」──創意 (Creativity)、慎思明辨 (Critical Thinking)、溝通能力 (Communication)、協作技能 (Collaboration) 和回饋社會 (Contribution to social capital),駕馭 21 世紀的種種挑戰。
計劃強調校方與創意工作者攜手協作,實踐更多不同創意活動。此試點計劃透過文化日活動、混合學習模式 ── 網上平台、專業分享、與本地和國際創意工作者及專家進行的知識傳授座談會等活動,使不單參與計劃的學校及教師,甚至不同界別人士亦能從中得到啟發。
所小學
名學生
名創意工作者
小時課堂學習 (面授及網上)
個文化日
節教師持續發展工作坊
節家長工作坊
個創意對談
我感到最受啟發的是,創意教室不僅是指硬件上的設置,更是指老師心理上的準備:願意聆聽,讓學生選擇,容許錯誤與不確定性,與學生更多的互動及彈性,重視過程多於結果。
呂瑩瑩仁愛堂田家炳小學老師
過往我是一個刻板的人,會期望學生可守規,按照自己的指示進行任務,對學生限制很多,好讓自己的課堂能順利進行;但我發現要改變這個行為或思想,容許學生的想法多一點出現於課堂之中,讓學生主導多一點,課堂的趣味性也許會增加很多。
洪瑩瑩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老師
這個課堂讓學生建立自信,和加深對自我認識。上學期有些同學很安靜不說話,他們不懂怎麼做、害怕嘗試或是怕做得不好。我會跟他們聊天,讓他們先跟著做,並沒有對錯。
當學生得到認同,自信心便會提升。我們亦能更有效深入溝通,學生更願意聽我的意見,行動上會更大膽。
高便蓮創意工作者
這個課程跟其他傳統課堂相比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被動和主動性的分別。這個課程的主動性是極高的,它提供了機會讓你創作,讓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發揮並實踐自己的創作能力;但傳統課程欠缺了這些元素,只能聽老師的指令去行動。
金澯攸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學生
計劃首項免費公眾對談於 2021 年 7 月 9 日在大館賽馬會立方舉行及 Facebook 同步直播。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太平紳士及香港賽馬會慈善項目高級經理 (藝術、文化、保育及人才發展) 葉巧兒女士為「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主持揭幕禮。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及前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執行幹事梁錦玲女士現場分享解說醫生和社工為何及如何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框,以創意思維貫通知識領域,重新學習身邊的事物,使生活和工作變得更順心。誇啦啦一眾「創意思維新世代」更同場分享創意學習的實況。
表達有多種形式,更可使人完整。創意思維/學習在此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創意思維也是香港人表達和分享的出路之一。
與會者
專業培訓包括專業發展培訓工作坊 ( 2021 年 7 月 2,5,6,8,9,12,13日 ) 及專業發展再續培訓 ( 2021 年 12 月 20 日 )。工作坊旨在讓老師及創意工作者一同回顧及反思他們的創意歷程,並重塑創意思維及技巧。
我認為創意教學讓我帶到另一個教學層次,多向學生問問題,讓學生觀察更多想像更多,學生不恐懼答問題,學生不怕比較,而且享受課堂。
工作坊讓我認識創意教學的概念,能讓學生享受學習。
許惠琴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 (坪石) 老師
創意學習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是教師和學生都要不斷學習、反思、改變、突破自我的一個過程。教師和學生都要學習新的創意思維模式,並漸漸培養成為習慣,能創造一些新知。
這工作坊開闊了我對創意思維的看法,我曾否定自己的創造力,但工作坊後我明白了每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而且更可以後天培養。
蘇文靜馬鞍山聖若瑟小學老師
經過這數月更明白之前學到的低功能 (Low functioning) 和高功能 (High functioning) 課室並非對立,我們可按學生的不同情況配合使用,再加上老師適度管理,令同學能更享受,時間空間的配合又更有效。
STICKYLINE創意工作者
家長工作坊 ( 2021 年 10 月 2 日) 讓計劃參加者的父母透過互動性活動,體驗創意學習的過程,讓孩子適應並面對 21 世紀瞬息萬變的大環境。工作坊旨在為家長提供新視野,擴闊應對未來挑戰的適應能力。
不一樣的工作坊,令我學習到發展創意的重要性。創意學習是敢於想像、創新、開放學習。
工作坊所安排的不同活動可以讓家長親身運用了感觀、體驗、互動、身體力行的學習和溝通方法,幻想,容許不同的答案!開拓了我的視野、令自身和社會進步。很不錯的體驗!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