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參與

我會用「豐富」形容「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的課堂。課堂十分緊湊,有不同類型的活動。我在課堂中學到不同的技巧,例如觀察、聆聽,並透過觀察服裝和表情描寫人物性格。平常的中文堂課程是有限制的,不能太過深入,而我卻能在計劃中學會如何詮釋和表達感受。

陸澤勤

仁愛堂田家炳小學學生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

烹飪與翻譯看似截然不同,但兩者同樣是戴着腳鐐跳舞,講求在有限空間發揮創意。翻譯時跟隨原文亦步亦趨,譯本當然會準確無誤,但就戲劇翻譯而言,創意卻是交出精彩譯本的一點調味。原文劇本如同食譜,卡邦尼意粉的作法總不能做出乾炒牛河。原作意思不容扭曲,主次不可倒轉,效果亦不應有別。然而,翻譯亦可加入創意,令作品盡量貼近目標受眾。過程要求反覆嘗試,仔細咀嚼,既要保留原作味道,同時加入翻譯特色,讓觀眾能夠原汁原味欣賞外地戲劇,又不會因文化差異而難以下嚥。

馬家瑩

新晉譯者
「青年專屬劇目」計劃 III

通過探索,我明白一些你個人的感受,即使你覺得別人可能不理解的,也可以某種方式引起別人的共鳴。因此,在我的創作之旅中,我把創作重點從「想讓我的觀眾感到快樂」轉向「想要講述一個我的故事」。

在這個項目中,我發現我原以為我的個人經歷只有馬來西亞人才有同感,原來我國以外的人也能產生共鳴。儘管國與國之間的人口、狀況和環境不同,但一個好的故事能在世界任何地方流傳,與人們產生聯繫。

Khairi Anwar

劇作家
「青年專屬劇目」計劃 III

去年我多了探索自己內在的感覺和想法,去開發舒適圈以外的創作模式。以往生活節奏很急速,即使創作上,也較著重「可行性」和「結果」。開始了這個探索過程後,我嘗試避免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然後發現,即使當中有所謂「失敗」的經驗,但其實也是一個「新發現」。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 課程除了要用七種技能不斷觀察、思考去培訓創意思維外,反思 (Reflection) 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這一點跟去年我探索自我的主題很相近呢!另外,課程中我鼓勵學生不斷探索不同的物料,過程中沒有失敗和成功的標籤,大家都很享受課堂呢!

姜立如

創意工作者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

我一向樂於探索新事物。超越戲劇和教育的界限,通過美食欣賞藝術一直是我想深入研究的方向。《男鞋當入貨》由劇院演出改為虛擬拍攝製作。面部表演驟然比肢體表演更重要,類似拍攝電影所用的表演技巧。在《亞馬遜860日》及《男鞋當入貨》這兩段旅程,是順是逆,關鍵都在聆聽和探索的心態。

簡喬

導演助理
英語經典遊蹤 2021:《亞馬遜860日》
演員
「從文本到舞臺®」2022:《男鞋當入貨》

作為一個在教學生涯中,一直都是英文專科專教的老師而言,在誇啦啦所接觸的創意思維教學對我是打開了新世界。一年來的經歷,讓我知道藝術不是那麼遙遠,每個人都有能力進行藝術創作。而一些自以為不喜歡藝術創作的學生,在今年誇啦啦課堂中,讓我見證到原來老師只要提供合適創作的環境,每一個學生都能漸漸地愛上及投入藝術創作。

姚倩茵主任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 (坪石)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

在「創意盒子」中,我嘗試了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以肢體語言配合說故事。這個計劃讓我了解動作和文字的結合可如此有力。
計劃結束後,我感到自己與內心的我相連,我不僅可用文字,也可以用動作來描繪自己的感受。

吳毅軒

基督教祟真中學學生
「創意盒子」

去年,我剛剛升上大學,並接觸到園境學系,增加了對環境及綠化的關注,並了解到它們對解決全球暖化、提升心靈健康和居住環境的幫助。這些學問對我而言十分新鮮,我亦對它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對園境的關注使我在工作坊的最終項目中,以人與植物為主題,結合在工作坊中學到的技巧,表達兩者之間緊密的聯繫。

吳凡

香港大學本科生
創意與跨學科研究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和故事寫作,雖與表演工作大有逕庭,卻為我演員的工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和責任。

在《亞馬遜860日》中,因教學的緣故,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整個表演,從外面看事情,從導演的角度去理解它。這種看大局的能力讓我可以在演出中有不同的嘗試。

彭焯然

演員
英語經典遊蹤 2021:《亞馬遜860日》
「從文本到舞臺®」2022:《男鞋當入貨》

在誇啦啦的教學活動中,每次遇到不同的年輕人,都不期然提醒自己,她們不只是我的工作對象,而是一個又一個獨特的生命,她們都帶著自己的想法和故事。這讓我跟以往道具製作一步一步的教學方式,有了不一樣的角度和想法。教學當中原來不只教授技巧,也包含了聆聽,了解和互相建立。

周曉文

藝術教育工作者
賽馬會「群藝群動」計劃 —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力起躍」

嘗試了一個一整年及總課時也非常長的木工創作課程,與小學生們一同在校園創建工作空間,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也非常新鮮。

肺炎疫情也讓各種客觀條件變得更複雜,如何有效、保持活力及彈性地持續讓學生們學習,和學校老師保持密切溝通及靈活調整教學課程及方法,有助應對上述情況。當中沒有一成不變,保持互相學習,體驗當中種種「新情況」,也是藝術工作者及學校老師們一同共修的大課題。

吳家俊

創意工作者
「賽馬會跨學科藝術創意學習計劃」

參與賽馬會「群藝群動」計劃 —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力起躍」的整個經歷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為藝術就只限是在舞台上,藝術品等等。但原來其實藝術能從多方面入手,例如:設計一對鞋,由起稿,繪畫花紋再到上色,這發展過程其實就已經是藝術的一部分了。另外我發現藝術的範圍很廣,原來也包括到舞台的燈光,拍攝手法等。而落手創作的過程當中我亦能夠發揮自己的創意,令自己獲益良多,拉近與藝術的距離。

彭嘉瑛

明愛樂恩學校老師
賽馬會「群藝群動」計劃 —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力起躍」

所謂「教學相長」,講課和指導工作鞏固我的翻譯劇本經驗,對我日後的翻譯工作肯定有幫助。戲劇翻譯是一門特殊的專科,專屬的研究文獻並不多。我很高興與新晉譯者分享心得,當我的觀點能激發了他們的靈感時,尤感收穫良多。

胡海輝

資深譯
「青年專屬劇目」計劃 III

「綠色」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尋常不過的顏色,但在過去一年,綠色是我工作上的轉變和突破,因爲我的影視工作室加強綠幕拍攝應用,將整個拍攝空間漆上綠色牆身和鋪上綠色地氊。其實綠幕拍攝不是新鮮事,但過去一年面對各式各樣的限制,我決定尋找新的拍攝模式,協助客戶突破這些局限,甚至希望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是一般的錄影拍攝。

當籌劃拍攝《男鞋當入貨》時,監製面對無法預知的場地限制來尋求我的意見,我便建議採用「虛擬綠幕拍攝」方案。通過多方面的溝通及前期籌備,終以先進的電腦系統和軟件結合虛擬拍攝技術,突破限制之餘,亦能令拍攝效果增值。或許疫情帶來的限制無可避免影響我生活,但卻無法限制我的想象和探索的決心。

司徒偉健

影片製作
英語經典遊蹤 2021:《亞馬遜860日》
「從文本到舞臺®」2022:《男鞋當入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