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群藝群動」計劃 —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力起躍」
賽馬會「群藝群動」計劃 一 誇啦啦藝術集匯「藝力起躍」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計劃為期 44 個月,於 2019 至 2022 年間為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及明愛樂恩學校的教師、社工和學生提供藝術教育課程,多元的教育空間讓他們體驗創意教育的教學模式。
計劃的活動包括文化日、教師持續發展工作坊、AFTEC Lab 等,從而擴闊教師和學生的藝術視野。誇啦啦本着「藝術成就改變」的宗旨,利用藝術的多元層次及連繫情感特質,從而令學生用不一樣的方法來了解自己並發展自己的潛能。
AFTEC Lab 為兩校學生締造機會,藉與大眾於戲劇和劇場藝術上的交流, 讓他們在內建立信心, 滿足自我, 同時能對外的生活重新連繫。 明愛樂恩學校 2021 年 5 至 6 月 則聯同「活現香港」於疫情下為院社長者作網上分享及獻上關懷。而 2021 年 7 月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曾聯同跨媒體藝術家,出版 2000 本學生影集精品收藏, 於不同院校及機構免費給公眾取閱。
145
38
49
392
51
12
4
4
5
明愛樂恩學校
初中學生從不同的科藝「試味套餐」中尋找和發展自己的興趣,透過六種科藝學科傳情達意,並鼓勵創意思維。
高中學生則學習造型設計課程,讓同學有機會深入學習服裝設計、化妝和髮型設計。除了專業知識外,學生能夠利用藝術建立連繫、發放聲音和激發想像,從藝術教育中體驗及發掘自己的興趣能力。當中有學生發現自己對化妝、服裝設計有興趣,學校亦配合為學生安排報讀相關的短期課程,為學生的未來作規劃。
以前的我認為,講故事只要講得動聽,有抑揚頓挫的語氣,吸引到聽眾就是成功。但現在我覺得主角不再是說書人,而是學生。學生能夠在故事中感受到什麼、想象到什麼、反思到什麼和得到怎樣的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學生通過觀察、聆聽和詮釋得到屬於自己獨特的生活看法,這種看法可以是跟老師的教學目標不同。講故事不只是告訴給學生有這麼一個故事,而是希望學生通過故事去聆聽自己的內心,感受不一樣的世界。
陳琬滢
明愛樂恩學校老師
有些人會覺得藝術是一些高不可攀的東西,但其實藝術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去感受生活、與人的互動、表達我們的情感,都是藝術的表現過程或是成果。每人體驗生活的方式都不同,我們透過藝術的交流,可以互相欣賞對方與自己的不同,沒有絕對的對錯。
劉兆蕙
藝術教育工作者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有機會及能力去讀服裝設計,因為從來沒有人回應我的作品。在學習設計過程當中,我亦學習到要有耐心去理解其他人內心想法,如何與人相處之道等等。現在的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所以課餘的時候開始修讀有關服裝設計的課程,去實現我的夢想。
孫彩倩
明愛樂恩學校學生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
同學在戲劇課堂中透過觀察、聆聽、感受、想像及詮釋,學習故事及角色創作,從故事中反思人際關係及價值觀,為學生提供一個引起情緒和發放聲音的平台。
小學透過創作故事內容、地點、人物及物件,激發學生創意及發展情意。小組創作集中培養溝通技巧及社交能力。
中學則開設舞台設計及製作基礎課程,除了學習專業知識,為未來就業提供多項選擇外,學生更能透過藝術抒發情感、表達想法和激發想像力。
能夠提供一個讓學生可自由創作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事,讓他們能自在面對自己所創作的作品,並不受其他人的目光所限制,不對自身的作品感到羞愧。
Mose Mak
藝術教育工作者